微信读书笔记-五星评分-图说世界格局-王伟编著


友情关注:2021年底即将推出我们墨飞鱼团队历时大半年研发的灵感写作平台,将会为微信读书的用户提供免费的笔记素材整理工具,借助全球领先的NLP AI模型与百万金句素材数据库,助力您的写作灵感火花不断, 敬请收藏关注这个地址,12月底见哦~

图说世界格局
王伟

全书点评

★★★★★
图说世界格局一书,主要从从地理位置来剖析主要地区的政治行为与军事斗争由来,讲俄罗斯在叙利亚战争中的战略目标,英美孤悬海外的海权意识,中东地区为何一直是战争热点的宿命,作者站在更高的地方拨开迷雾,让你从眼花缭乱的新闻热点束缚中挣脱出来,相信世界会有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在你面前舒展开来的

全书24个摘抄与想法

令人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毛泽东说政治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似乎只是一个方面,平衡二字也不可少

为了对冲英法两国在制造业上的影响力,战后美国一直在制造业领域扶持日本和西德两个自己牢牢掌控的国家,凭借着这一系列不可复制的优势,日本在当时号称“一亿中产”——就是说绝大部分国民都属于中产阶层。当然这也不是无代价的,到了叫你签“广场协议”的时候,你也只能就范。
说了一圈,政治其实就是一门“用人”的科学,而这门学科的首要之处,则在于平衡。

从未放下的“核大棒”

目前为止,土地应该不是唯一保值的吧,古往今来,遍观世界,还有另外一件,性资源,古代人占有多位女性,现代人一夫一妻是主流,将来有一部分人也许只能靠VR模拟感觉来解决了吧

而我们还会发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除了创造出新的需求之外,还会把一些传统的需求变得廉价化,很多过去贵族的享受,在如今早已变得极其稀松平常,譬如鸡肉,在秦汉时代的价格远要高于猪肉和羊肉(因为牛不许随便宰杀,所以牛肉就不在讨论之列了),而随着养殖和培育技术的进步,现在鸡肉已经成了最廉价的肉类。而在这个过程中,细数下来会发现,唯有一样资源从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趋于廉价——土地,它的价值甚至比黄金都要恒定。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稳固和变乱,都是始于土地

先天而来的内战隐患

殖民者本来就是要搞乱这个国家,他才能玩政治平衡,让你仰仗他,依赖他,上他的瘾

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便来自阿拉维派,虽然后来为了维护团结,叙利亚高层刻意在政府中为逊尼派留出了不少位置,但这无法从根本上化解这一矛盾。这种以少治多的模式,其实是殖民时代欧洲殖民者惯用的手段,譬如英国人在印度扶持锡克族、比利时人在卢旺达扶持图西族……如今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的内战或是内乱,究其根由,最终都能追溯到这个问题上。

既复杂也简单的叙利亚棋局

美国比较精,知道自己的战略目标就是敲打某大国,强调存在,务实的事就让以色列干,自己才容易抽身,算盘打的很响

一方面,以色列自己有打击伊朗在新月沃地扩张势头的诉求,另一方面美国也有,于是特朗普正好借以色列的手办了这件事——如果美国直接动手,给伊朗人造成重大伤亡的话,那就和特朗普设定的“务虚”的“气势之战”的方向背离了。至于以色列把对伊朗人的空袭放在美、英、法对叙利亚政府军打击之后,可能也是考虑到要降低这件事的敏感度——假如是以色列先动手或者是单独动手,那事情的性质很可能就会变成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届时无论是以色列还是美国、沙特,都将面临局势失控的危险。

只怕不是融入西欧这么简单,融入之后呢,扩张及一桶欧洲才是终极目标吧

从伊凡雷帝到彼得大帝,再到斯大林,再到如今的普京,其实一直以来俄罗斯想要的东西都没变过,就是让自己有尊严地融入西欧。所谓“沙皇”,其实就是俄语中的“恺撒”。俄国学者一直认为,俄罗斯是继西罗马和东罗马之后的“第三罗马”,也就是西欧文明的正统所在。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总这句话放在俄罗斯身上一样适用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投入,也并非是只赚不赔的。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里,“内”与“外”始终都只可能专注一头。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未来能左右国运走向的,始终都只能是内政。自2000年普京首次就任总统以来,他带领俄罗斯一次又一次地应对了外部压力的挑战,这为他赢得了空前的声誉。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始终被外部问题所掣肘,无法真正有效地处理1991年以来,困扰俄罗斯的结构性问题——要想外战,内部就必然要保持平衡和稳定,而俄罗斯现在最大的问题恰恰是亟须重划社会的利益边界,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

美国也是纠结,对特朗普来说,国家利益甚至有时候会与总统个人利益冲突,叙利亚反动派立场最坚定的盟友是沙特,其次是欧盟,最后是美国。和叙利亚当权的最坚定的盟友是伊朗,伊拉克和俄罗斯。

特朗普就任美国新一届总统以后,最初是想从中东乱局中抽身(只是不想继续烧钱,但并不等于说要放弃中东),并且与俄罗斯缓和关系。此外从利益角度来说,扳倒巴沙尔政权(目前看只有美国有能力彻底改变叙利亚的格局),获利最大的显然是欧盟,而欧洲经济一旦因此重新复苏,对于亟待恢复实体经济的美国来说显然不是好事,这种事完全就是“燃烧自己、温暖他人”。而如今,美国大举介入叙利亚战争,究其根本其实很可能是美国内政闹的。自特朗普上台之后,不断“逼宫”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建制派始终是他的一个麻烦,如今大张旗鼓地介入叙利亚战事,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通俄门”,表明和俄罗斯“划清界限”。此外,按照美国的政治传统,无论是哪一党派,谁也不能找一个正处于外战中的总统的麻烦。

中国是大国大体量,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应当算大账,支持俄罗斯没毛病

除此以外,俄罗斯如果在叙利亚占得上风,美俄之间的距离,就很难走得太近,这对于我们同样是有利的。此外,对于时不时就要在贸易等问题上找中国晦气的特朗普来说,假如能在中东给他找点事做,至少不是一件坏事。反之,假设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一方居于下风,对于中国来讲,好处自然是,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中方可以掌握更多的议价权。而这种情况的危险之处则在于,假如俄罗斯承受不住压力,选择放低身段向美国靠拢,那么届时的国际格局可能会不利于中方。因此,即便不考虑国际道义问题,仅仅从国家的利益角度来判断,如果算“大账”,中方也还是应该站在叙利亚与俄罗斯一边。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私人军事公司参与战争

现在的大数据技术,数据也并非偷出来的信息,信息就放在那里,要根据经验发挥逻辑智力,将它们结合出来,最终形成分析的结果,用以形成实际行动的指导意见

和人们通常的想象完全不同,情报工作的重点在于分析以及形成指导性意见,而且事实上绝大部分情报都并不是靠间谍“偷出来”的,而是通过公开信息分析出来的。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并不会像汤姆·克鲁斯或是007那样打打杀杀,他们的主要“武器”是严密的逻辑以及大量的历史、地缘乃至金融、工农业、高新技术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知识积累。非要对比的话,与其说他们像詹姆斯·邦德,倒不如说更像是夏洛克·福尔摩斯——不是在冒险,而是在推理。

民间人士 指的就是那些雇佣军吧,那都是经过战战场洗礼磨炼出来的,车臣战争真是让俄罗斯军方吃尽了苦头

俄罗斯这种“官民两手”的模式,其实很大程度上也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以及苏联解体后两次车臣战争中,来自西方和中东国家的“民间人士”曾让俄国人吃尽了苦头。

那么,这才是“文明”的本质?狠夸“文明”的,舔的正是外面的那层糖皮。舔得好的,舔完就收嘴享受了去。舔得不好的,就会舔到糖衣底下的苦涩

之所以在近代,战争开始被国家一手包办,根本原因还是工业革命之后,工业时代的战争已经不是私人资本可以承担得起的,即便如此,国家雇佣外籍雇佣兵在欧洲国家也早已成了传统。

不那么“严肃”的外交公关

卡塔尔撒钱真是让人咂舌,钱应该是落到了两伊手中,所以才导致了这么个断交危机

按照《纽约时报》的估算,两笔赎金加上四处打点再加上“四城交换”计划本身,卡塔尔为这次营救花费了估计超过10亿美元。这件事显然是不可能保得住密的,在叙利亚战争期间,卡塔尔的这种行为对其他海湾国家而言,无异于是一种背叛,于是最终在一个多月以后,便有了那场断交危机。

压死骆驼的大部分稻草

上帝的确有意思:一方面给卡塔尔家里种一颗摇钱树树,一方面却让隔壁住着个强悍的土匪,当你的摇钱树生出大量金子时,隔壁邻居不高兴了,我也只能请更远一点点邻居抱抱团,但又不能得罪隔壁邻居,这颗摇钱树的钱花的不那么心安,造物弄国然也--引自书友评论

相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伊朗人的战斗力还是要强得多。对卡塔尔而言,伊朗人只要是在霍尔木兹海峡(进出波斯湾的唯一通道,最宽的地方也不过125千米,最窄处只有56千米)附近随便动动手脚,就足够它难受好一阵子了。这种情况下,卡塔尔面对伊朗时的心情想必也不难理解:心存“怀璧其罪”的恐惧,一方面不得不尽可能和伊朗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又必须和其他海湾国家“抱团”,以获得安全感,同时还要紧紧跟住美国,以获得军事和外交上的庇护。

卡塔尔面积比上海大一点,人口只有30万,因为背靠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平均到六个外来劳工侍候一个卡塔尔人,这舒服日子让他的野心也跟着膨胀了起来

卡塔尔王室给自己订立的政治目标也远远超出了它的国家体量,一直以来它始终在和体量远大于自己的沙特抢风头——30万人口VS3000万人口,而对抗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以色列,人口都超过了800万。

最大的赢家是“川普”

中东小弟们纳粮真是大手笔,特朗普幸福来得太快,被钱砸晕的结果就是开始挥舞贸易大棒来勒索中国了吗

沙特的诚意也绝不仅仅是礼遇有加,在特朗普访美期间,沙特与美国签署了总价值1100亿美元的天价购买协议。而在特朗普访问沙特后不久,卡塔尔的“断交风波”随即开始,而美国方面,也很快宣布卡塔尔是“地区恐怖主义的源头”。这其中有什么样的联系,卡塔尔王室心中自然是清楚的。很快卡塔尔宣布,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向美国购买30架F-15战斗机。以卡塔尔的那点领空面积,自然是不需要这么多战斗机来保卫的,但这是卡塔尔的外交需要。天价的订单,让当时正陷于“通俄门”的特朗普,给国内交出了第一份足称得上“A+”的成绩单

第四章 难获安宁的中东地区

三洲五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东地区,离开了石油,也还是难以安宁下去的

中东历来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即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简单说来,无论是走海路还是陆路,这里都是最快捷的通道。历史上,阿拉伯人最早就是以贸易立国的。今天,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步东移,东亚与西欧之间的经贸往来未来也必然要越来越倚重于这一通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好消息是未来即便有朝一日石油真被挖光了,中东地区依旧会继续繁荣下去,而坏消息则是,即使石油挖光了,这里还是难以安宁。

必争之地

中东是地缘政治概念,并非地理位置

严格意义上说,“中东”这个词只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地理上我们应该叫那里西亚及北非东部地区。一般意义上的中东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和也门,很多时候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也会被算进去(不过这两个国家自己并不承认)。正是这些个国家,为各类媒体贡献了大量的新闻版面。

半岛开战?你想多了

韩国国旗的还能寓意当前的政治局势,真是醉了

关于朝鲜半岛开打这个问题,可能从一开始,很多人就想多了。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朝鲜半岛的地缘说起——这俩字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高冷。就好比朝鲜半岛的那点事,韩国国旗其实就是最直观的写照——南北搅成一团儿,中、美、俄、日在四周“围观”。

海权的核心是贸易

现在美国卡字节跳动的脖子,要求其业务出售给美国,就是在抢夺信息流的控制权

所谓贸易,如果从主导者的视角来看,其中的关键之处无非三样东西:“金融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了便于表述,这里我们先临时造这么三个概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凭借海军掌握了海运通道,也就是控制了“物流”;二战结束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标志,确立了美元货币霸权,这是控制了“金融流”;20世纪末开始信息技术革命,让美国拥有了大部分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和相关的核心技术,以及绝大部分根服务器,这便是控制了“信息流”。

咱们国家,规则是咱们党制定的,跟党走的同学有肉吃,不“对付”的同学则连汤都没得喝

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会有这样一个印象:跟美国“混”的国家,更容易变得有钱,而和美国“不对付”的国家,往往容易变穷——不和它“混”等于拿不到入场资格。

海权的前提是陆权

中国的海洋拒止战略,御敌于海域之外,若米国与中国开打,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应该不是问题,但想打到太平洋深处来挑战美国霸权,暂时那也是不可能的

从现实来说,按照美国军方的思维模式,海军的作战目标可以分为“海洋控制(Sea Control)”与“海洋拒止(Sea Denial)”。作为海权型海军,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在于前者。而对中国而言,客观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海军的主要任务将依旧属于“海洋拒止”的范畴。

一颗土豆引发的血案

从吃结缘,商汤和伊尹,好基友,一辈子

回到商汤和伊尹的时代,在当时,伊尹因为出身寒微,所以理论上是无法获得去商汤那里面试的资格的,但伊尹充分利用了吃货铁则——“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让自己作为陪嫁奴隶进入了商汤府上做了一名光荣的厨子,再凭借高超的厨艺获得了商汤的接见,一来二去,这二位就从做饭聊到了治国……再然后就有了汤武革命,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而伊尹也从厨子升职到了商朝的开国CEO。

西餐里面饭前餐点,头菜,主食……咔咔咔一堆的流程,没想到起初是为了保温而来的呀,感觉还是中国菜,一下子摆满一大桌,吃起来过瘾

俄国人为西餐贡献了俄式上菜。最初西欧人流行法式上菜,简单说就是把一大堆菜一起摆上桌,当时上层贵族日常的一顿饭通常都要十几道菜,所以场面通常都非常土豪,有点类似《哈利·波特》里面霍格沃兹学校吃饭的样子。而俄式上菜就是我们现在通常印象里西餐的样子,从头盘开始,一道吃完再上下一道。这么干原本是因为俄国地处高纬度苦寒之地,一道一道上有利于菜品保温。后来随着俄国国力增长,在欧洲上流社会,这种在内敛中体现品位的上菜方式也就随之变得流行起来。说到底,一个吃货的自豪感,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祖国在背后支撑。

来自微信读书-碧海饮冰

声明:梨木乔|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如未注明,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微信读书笔记-五星评分-图说世界格局-王伟编著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